Debian的优点在于丰富的软件包,绝大多数需要的软件Debian都会直接提供做好的软件包,而且软件包管理也比较方便,能够比较好地自动解决软件包之间的依赖关系,并且升级软件比较方便。

我的安装过程尽量利用Debian本身提供的软件来完成硬件的识别、配置等,直到万不得已才自己手动修改配置文件。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真正学习Linux的好方法,但我现在的目的是把Linux用起来,所以就怎么方便怎么来了,也就是试图寻找“懒人的办法”,这样的安装过程应该也适合菜鸟上手时使用。

对我自己来说,是打算把自己的操作和经验记录下来,下次装系统的时候可以方便一些,也可以供同仁参考。我主要参考了《Debian无痛起步法》和 LinuxSir 的Debian版文章,当然也少不了Google。关于本文没有提到的Debian技巧,在DebianTips有所补充。

1.  安装基本系统

现在能好好工作的软盘和软驱不好找了,因此建议还是使用安装光盘安装基本系统,个人认为Debian提供的官方安装光盘和非官方安装光盘差别不大,也没必要非要网络安装,因为作为桌面系统使用的时候,我都会在安装完基本系统后马上将Debian升级为Testing版本的,并且后面会将内核版本升级为2.6(Debian目前提供的安装媒体一般还只附带2.2和2.4的内核)。

所以,在安装基本系统的时候,只要你的网卡可以被识别出来(基于Realtek芯片的网卡一般都可以被Debian的内核自动识别,这里着重提网卡目的在于让apt-get可以正常工作以便下载新软件、新内核什么的),什么模块都不用选,反正后面会靠软件自动识别、以及利用工具重新配置加载模块的。

如果使用网络安装,国内有几个不错的Debian镜像可以使用,我知道的有(更多镜像可以到各Linux论坛的Debian版查询):

根据Debian安装工具给出的提示进行操作,不会出现太多问题,绝大多数选项使用默认的就可以。我只是把文件系统选成了 ReiserFS (据说管理大量小文件的时候效率比较高,而且现在的实现比较稳定了),把交换分区的大小设定为内存大小的两倍。

刚安装完的系统版本是Stable的,我们修改apt-get命令的配置文件 /etc/apt/sources.list ,将其中的stable的安装源修改为testing的版本。之后执行apt-get update命令更新软件包数据库,如果更新成功,就可以使用命令apt-get dist-upgrade对系统进行升级了,进行过程中dpkg程序会询问一些软件包的配置选项,参考给出的提示回答即可。

如果将来需要重新配置相应软件的选项,可以使用如下命令完成:dpkg-reconfigure 软件包名称。

如果不记得软件包的名字了,可以使用命令 dpgk -l 列出已经安装了的所有软件包名称进行查询。

2.  升级内核到2.6

我升级到新内核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获得更好的硬件支持,在搞定硬件驱动的时候可以稍微轻松点。

使用命令 apt-cache search 软件包名称,来查询需要的软件包。其中名称为kernel-image-2.x.x-*的软件包为内核的二进制版本,可以省去自己编译内核的麻烦了。

具体来讲,使用命令 apt-cache search kernel-image | grep ^kernel-image,可以列出所有二进制格式的内核包,选择自己需要的内核版本以及cpu型号,使用命令 apt-get install 二进制内核包名称,即可安装新版本内核。我的cpu是 Athlon XP ,所以我选择了K7版本的二进制内核。

安装完毕后,需要执行lilo命令重新生成起动列表,这样起动列表中就应该已经有了2.6内核的启动选项了。

3.  搞定你的硬件

通常人们认为,Linux下很多硬件的驱动都需要自己手动修改配置文件或者内核选项,是这样不错。但是Debian提供了一些帮助自动检测硬件的软件包,很多时候自动检测的结果还比我们自己配置的结果好一些。

安装discover,mdetect,read-edid三个包:apt-get install discover mdetect read-edid。

这三个包可以帮助你自动检测硬件并载入相应的内核模块,以及帮助xserver检测显示器等硬件。

重新启动,你会发现这些自动检测脚本开始工作了,使用命令lsmod可以列出当前已经挂载的内核模块,也就是这些自动检测脚本的工作成果了。

但有时侯我们还是得自己手动载入或者修改一些模块的参数,使用命令modconf可以得到友好的模块配置界面。我就用这样的方法加上了没能自动检测出来的罗技鼠标驱动模块,结果在xwindows下,我的鼠标的滚轮也可以使用了。

往往通过自动检测脚本的工作,我们的声卡驱动模块已经正常载入了,但是音量没有控制好,虽然此时有amixer这个程序可以用来设置音量,但amixer的操作界面是在太过古怪,我是没弄清楚怎么使用,所以就狠心安装了alsa,使用如下命令搞定:apt-get install alsa-base,alsa-utils。

安装成功后,我们不但可以使用alsaconf命令配置声卡了,还可以使用alsamixer命令调整音量。这时候可以使用mpg123等命令行的mp3播放程序测试你的声卡了。

根据Debian的默认测试,在root下配置好了声卡之后,一般用户还是无法调用声卡,此时需要把普通用户加入audio组里面。关于Debian的各用户组的作用,请参考DebianTips的相关章节。

顺便安装高级电源管理工具:apt-get install apmd,这样,我们的Debian在关闭系统的时候就可以自动切断电源了。

4.  配置图形界面

安装XFree86:

# apt-get install xlibs xserver-xfree86 xbase-clients xfonts-base xterm

现在好像新的发行版把xfree86更新为x.org了,所以可以用xserver-xorg来代替上面的xserver-xfree86 。这样的话可以直接安装基于x.org的dri支持(libglu1-xorg,xlibmesa-dri),就有可能搞定显卡的3d加速了,而不必找其他的apt源。

安装gnome:

$ apt-get install gnome-bin gnome-panel gnome-panel-data gnome-core

可以考虑再安装gnome-desktop-environment,gnome-fifth-toe这两个包,会附带装很多很多gnome提供的常用桌面软件,不妨试试,不过如果里面的软件用不上,卸那么多软件也是有点累。

5.  配置中文环境

用apt-cache search chinese指令查看与中文相关的包,其中一般是中文界面包、中文文档包、中文字体、中文输入法等,挑自己用的上的装装就行。除非自己把Win下的中文字体弄过来,要不其中必装以ttf-arphic开头的几个包,那是开源的文鼎中文字体,虽说算不上太好看,但是时间一长看习惯了倒觉得还不错。更好的是,Testing系统在2006年7月2x日以后,系统默认就支持中文粗斜体了(FireFox和OpenOffice都没问题),很多以前需要特别折腾的系统美化工作都省掉了,系统也好看了很多。

再就设置中文的Locale,只需dpkg-reconfigure locales,然后选上中国相关的Locale,比如`zh_CN.GBK或者我用的zh_CN.UTF8(感觉开源软件一般对UTF8中文支持好些,但中文Windows使用GBK编码,文件拷贝到UTF8编码的Linux上时就需要自己处理文件名编码问题)。再根据提示选择`zh_CN.GBK或者zh_CN.UTF8作为系统默认Locale,之后推出Shell重新登陆就搞定了。

如果使用Gnome2以上版本,其默认使用UTF8编码,而根本不管Locale是怎么设定的,这样如果在GBK的Locale下在Nautilus等程序里面操作文件名,就可能制造出乱码。解决方法为:在自己home底下编辑 ~/.gnomerc 加入 export G_BROKEN_FILENAMES=1 那他就用咱自己预设的locale LANG 与 LC_ALL的变量作编码了(编辑完.gnomerc,重新启动Gnome或者直接重启系统都能生效)。

6.  配置中文输入法

Debian Testing已经带有fcitx输入法的安装包,可以参考输入法的官方网站http://www.fcitx.org 上的说明文档配置环境变量,或者使用im-switch这个包(im-switch -z zh_CN fcitx),就可以自动把fcitx配置起来。手动配置的话不同启动X的方式不同需要修改的配置文件也不同,Gnome桌面的话,直接写在~/.gnomerc就行;其他桌面系统可能是.xinitrc,具体用的时候得查查。

根据我的使用习惯,我把其中的自然码双拼方案替换为紫光双拼方案,并修改相关配置文件.fcitx/config等,与紫光双拼有关的文件在下面的tar包中:Attach:fcitx_3.1_uni_sp.tar

此外,如果希望能够在fcitx中输入gbk文字,而不仅仅是gb2312的文字,那么除了要在fcitx的图形界面开启gbk输入之外,还得在fcitx的config配置文件中指定包括繁体字的中文字体才行,否则繁体字在输入法中会显示为空格,虽然选择这些空格仍然能够正确输入相应繁体字,但毕竟用起来不够方便。我们可以将fcitx的显示字体指定为比如SimSun,如果系统已经安装了该字体的话。

到fcitx 3.4版本时,其对用户的的双拼自定义方法做了一些修改,系统默认即提供了多种双拼编码供选择,直接修改config文件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使用的双拼编码,但默认提供的紫光双拼仍采用分号代表ing这个读音,因此我还是使用自定义界面改为C来代表ing的读音。中文符号输入则仍然需要自己补充定义。3.4版本的fcitx可以参考如下压缩包:Attach:fcitx_3.4_uni_sp.tar

另外,fcitx 3.4.3-1好像目前与zh_CN.GB18030有点兼容性问题,无法正常输出文字和中文符号。

7.  常用软件配置修改

我个人比较喜欢带颜色的ls命令,修改用户$home$下的隐藏文件.bash_profile,去掉引入.bashrc的那几行指令前面的注释符号(#),这样就可以让ls命令自动带有颜色了。

7.1  为普通用户配置sudo

有时需要允许普通用户临时获取root权限来完成一些操作,解决方案就是使用sudo。系统需要先安装sudo包,之后在root下使用visudo命令修改配置文件,在配置文件中默认带有的root那行下面加入类似下面这样的行:

username ALL=(ALL) ALL
。详细的配置选项可以参考man sudoers.

8.  来看电影吧

如果不使用下面提到的mplayer来看电影,我觉得用xine以及基于gtk的前端totem也不错,包的名字叫:totem-xine。

可以参考网址:http://www.gnome.org/projects/totem/ 来配置一些win下媒体格式的插件,目前的网页指向xine项目的faq,建议直接使用mplayer提供的codec。如果是i386架构,直接就有所有格式的插件可用,powerpc架构就只有real8这么老的,看好多电影弄不好还得先在别的机器上转码。mplayer的codec默认需要放在/usr/lib/win32 目录下。

目前还不清楚怎么搞定divx4自带的srt或者sub格式字幕。

9.  Mplayer安装

在官方网站 http://www.mplayerhq.hu 下载Mplayer源码包,在Debian下可以通过源码包制作deb文件。安装fakeroot和debhelper两个包,之后在Mplayer的源码根目录下使用命令:fakeroot debian/rules binary就可以制作deb包,此时脚本会提醒你先安装几个库的支持文件:libpng-dev,xlibs-dev,libgtk1.2-dev。然后就可以得到可用的deb包了。使用dpkg -i ../mplayer_version.deb安装即可。

此时已经可以用mplayer命令以命令行模式调用或用gmplayer命令调用图形界面模式,但此时程序会报错,还需要一些补充安装步骤:

在官方网站下载Skin,比如plastic。把解包得到的文件放到/usr/share/mplayer/Skin/目录的default目录下或.mplayer/Skin目录下即可。

这时gmplayer已经可用放片了,但是会提示字体路径不对。

Mplayer可以使用的codec解码器在 http://www.mplayerhq.hu/MPlayer/releases/codecs/ 可以下载,解压后放置到/usr/local/lib/codecs 。

10.  打开DMA通道

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已经转移到DebianTips的相关章节了,因为在我的一次安装过程中,我使用了gnome以及上面硬件识别章节提到的硬件自动识别脚本,发现DMA通道被自动打开了,比我手动设置的效果还好3倍。可能DMA通道这种东西还是让Debian自动识别比较好。

如果你不确定DMA通道是否已经自动打开,那么仍可以参照DebianTips里面的描述测试磁盘访问性能。

11.  得到X下的中文终端

安装gnome后,直接就附带了支持中文的终端。所以这一步省了。

12.  PDF显示工具

xpdf这个包可以用来显示PDF文件,为了显示中文PDF文件,还需要安装xpdf-chinese-simplified或者xpdf-chinese-traditional包,apt-get会自动要求安装相关中文字体,这样xpdf就可以显示中文了。

但xpdf的功能比较简单,没有全屏显示等,有时候运行也会很慢。

在gnome下还可以继续安装gpdf这个包,此软件调用xpdf的显示功能,但更多利用了gnome的一些特性,因此运行效率较高,也有全屏等功能。gpdf安装后自动支持中文目录,但xpdf下能正常显示的中文正文无法显示了。这样,需要把/etc/xpdf/目录下的以xpdf开头的配置文件拷贝到/etc/目录下(当然得是安装完xpdf的中文支持以后的事情),这样gpdf就能完全正常显示中文了。

13.  打印机配置

这里以HP Color LaserJet 5500作为示例说明安装方法,除了在选择驱动时不同外,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方法配置其他品牌的打印机。

Debian Testing下安装hplip这个包,系统会顺带把hpijs和CUPS等几个包装上,这样东西已经比较全了。这时Gnome自带的图形界面打印机配置工具已经得到了所有它所需要的包,可以用来新增打印机了。如果系统中没有Gnome自带的打印机配置工具,那么可以使用浏览器访问http://localhost:631 这个地址使用CUPS系统的Web界面维护打印机的配置。总体来说还是Gnome的工具方便一些,但CUPS的Web界面有更完整的帮助信息。

5500使用JetDirect系统提供网络访问接口,这样在Gnome的打印机配置工具中选择远程打印机的HP JetDirect界面,端口填写9100,地址填写“socket://打印机的IP地址”。其中socket前缀说明通讯走TCP/IP协议。不同的远程打印共享界面需要在这里使用不同的前缀指明配对的协议。比较完整的设备型号与协议配对的说明信息参见http://localhost:631/help/network.html 页面。

这样选择HP的5500的驱动后,应该就能够正常打印测试页了。

如果配置没有成功,那么建议使用http://localhost:631 这个界面来重新进行配置,根据每一步的丰富提示来进行一般问题不大。在CUPS的Web界面中,添加打印机的最后一步会问用户名和密码,这个应该是需要一个具有添加打印机权限的用户的密码。我当时用的是root用户。

如果打印机配置错了,需要删除时,如果使用Gnome的打印机配置工具,要在工具的“编辑”菜单选择“成为管理员”,然后就能够看到打印机的删除指令。

14.  加速版显卡驱动配置

原先xserver都使用xfree86,现在绝大多数发行版已经迁移到x.org上了。近来x.org对其显卡驱动的3d加速部分做的工作比较多,使用dpkg-reconfigure xserver-xorg通常可以自动识别出显卡的型号,并且启用开源版本的3d加速驱动,只是此开源驱动在进行3d运算时据说会通过xserver对信号进行转发,因而造成相当的运算延迟。这样开源的驱动虽然已经可以用来运行一些3d游戏以及其他应用了,但效果不算很好。

ati和nvidia都提供了自己显卡的闭源3d加速驱动,均采用绕过xserver通过内核模块直接操作显卡的原理实现,效率很高。如果真的在Linux下玩3d游戏的话(Linux下自身有一些用SDL或者OpenGL编写的3d游戏,比如Quake3;另外还有Cedega,以前叫WineX这样的DirectX模拟器可用来运行Windows游戏),还是使用官方闭源加速驱动比较好。

14.1  ati闭源驱动配置

以fglrx名字开头的包就是ati提供的闭源3d加速驱动,其中fglrx-control是ati控制面板程序,fglrx-driver是对应驱动,再编译fglrx-kernel-src包中的内容,得到对应的内核模块。基本的安装过程参见:http://wiki.cchtml.com/index.php/Debian_Installation_Guide 通常安装完成后还会遇到很多问题,对常见问题的解决参见http://www.thinkwiki.org/wiki/Problems_with_fglrx 不过说实话,ati官方Linux版本显卡驱动的性能(我测试到了8.32.5版本)实在不怎么样,一些基本功能的性能还不如开源版本驱动……

我的大致安装过程:

  1. 安装几乎全部以fglrx开头的包,或者在www.ati.com寻找Linux版本驱动的installer文件,通常有几十M大,一般叫做ati-driver-installer-8.32.5-x86.x86_64.run类似这样的名字。用
     ati-driver-installer-*-*.run --buildpkg Debian/Testing
    这样的指令同样可以得到对应的.deb格式文件(一般就存放在当前目录下,如果没有而且命令没有报错,那么可以去/tmp找找看),之后就可以使用“dpkg -i”指令安装了。
  2. 修改x.org配置文件,执行指令
     aticonfig --initial
    就行了,原来的配置文件会被备份为xorg.conf-original-*这样的文件名。
  3. 编译fglrx的内核模块:
     module-assistant prepare
    module-assistant update
    module-assistant a-i fglrx
  4. 重启系统,检查/var/log/Xorg.0.log文件中的日志,把以(EE)开头的行中的错误信息放入Google搜索。并且在root权限下使用fglrxinfo检查驱动运行状况,如果出来的信息说是direct rending启用,并且OpenGL使用的是Ati的而不是MESA的实现应该基本就算成功了。
  5. 容易出现的问题1:fglrx-driver和libgl1-mesa-glx都提供了libGL.so等几个库文件,有可能相互冲突造成XServer调用的库文件不匹配。一个解决办法是在root权限下执行
     updatedb
    locate libGL.so
    把找到的所有不在/usr/lib/下的libGL.so、libGL.so.1、libGL.so.1.2都删除。如果将来用回开源驱动,那么重新安装libgl1-mesa-glx包这几个库文件就回来了。或者删除之前备份。
  6. Ati官方驱动不支持AIGLX,如果Xorg.0.log中出现与AIGLX相关的错误信息,那么在/etc/X11/xorg.conf文件最末添加
    Section "ServerFlags"
            Option      "AIGLX" "off"
    EndSection
    就成。
  7. 其他遇到的问题参考http://www.thinkwiki.org/wiki/Problems_with_fglrx

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 fglrx驱动的3D直接渲染调用好像需要某个高级组的权限,因而root会享受到3D加速普通用户就不行。也因此在root下和普通用户下fglrxinfo指令输出的内容是不同的。如果不把普通用户加入高级组的话(是哪个高级组对3D加速有影响还不知道),fglrxinfo肯定说它在使用MESA的软件加速方式。
  • Ati官方驱动好像跟cedega(也就是以前的WineX)有冲突,在cedega中用官方驱动的Ati卡的3D运算效率总是很差,可以说比开源驱动效果还差。据说cedega官方论坛提供了绕过这个问题的方法,但是我没能查清楚。

14.2  nvidia闭源驱动配置

nvidia-glx等包对应的是xfree86的nv驱动。我选择的是对应x.org的nvidia-glx-legacy,再根据正在使用的Linux内核版本安装对应的nvidia-kernel-legacy-2.6.xxxxxx包。如果没能找到与正在使用的内核版本号一致的包,那么只能自己编译nvidia-kernel-src包获得内核模块了。

包安装完成后,修改x.org的配置文件/etc/X11/xorg.conf,将其中的“Driver "nv"”或“Driver "vesa"”修改为“Driver "nvidia"”,删除“Load "dri"”和“Load "GlCore"”,一定要保留“Load "glx"”。

然后载入内核模块(重启系统或者modprob),重启xserver,3d驱动应该就生效了。奇怪的是在我的系统上glxgears性能依然很差,但是进入游戏速度提升了很多,感觉基本与Windows相差不大了。

至于基于nvidia闭源驱动的双头显示的配置方法,参见:Nvidia, TwinView, and xorg.conf

14.3  Intel集成显卡驱动配置

关于Intel集成显卡驱动上的双头显示的配置方法,参见:Dual Screen with the Thinkpad x60

15.  字典

安装stardict系列软件包。在http://stardict.sourceforge.net/ 下载字典数据。

其中,字典文件得安装在/usr/share/stardict/dic 目录,语音引擎需要安装在/usr/share/ 目录。

16.  Office

16.1  直接使用OpenOffice

为了在Debian下观看Word或者PPT等文档,一个办法是安装openoffice.org系列软件来用。

Debian下的字体与Win下有所不同,因此Word文档在openoffice下显示效果不佳,有时候还会出现部分字迹无法显示问题,因此要使用openoffice的字体替换表功能。

在“选项”-》openoffice.org-》“字体”,启用替换表,左侧“字体”栏填win下常用字体的名字(比如 SimSun、SimHei、Mingliu ),右侧“替换成”栏点选目前系统中有的字体,比如文鼎字体。这样无论编辑新文档或者打开并转换Word文档都基本可以正常显示。

16.2  用CrossOver Office安装微软Office来用

CrossOver Office不是开源软件,是基于Wine完成的一个在Linux运行Windows程序的解决方案,虽然基本功能差不多,但是其已经针对Windows下的一些常用软件写好了脚本,Office、Photoshop等软件装起来比较容易。我使用CrossOver Pro 5.0版本顺利地安装了Office2003中文版。

  1. CrossOver的安装文件在网上可以找到,我用的是5.0的deb格式包,也有rpm或者通用的.sh脚本格式的;
  2. 安装包一般会把CrossOver放到/opt/cxoffice 目录下,在/opt/cxoffice/bin 目录下有主要的可执行工具;
  3. /opt/cxoffice/bin/cxsetup 提供了安装新程序的界面,比如可以选择安装Office2003;
  4. /opt/cxoffice/bin/cxrun 提供了运行Windows下程序的界面,随安装包默认带了英文版本的NotePad记事本和regedit注册表编辑器;
  5. 可以把自己想要在CrossOver中使用的字体拷贝到~/.cxoffice/[win2000]/drive_c/Windows/Fonts 目录下,Office等程序就可以直接识别出来并且使用这些字体,比如把simsun.ttf拷贝过去来用;
  6. CrossOver使用了很奇怪的优先级算法来选择Fonts目录下的一个来作为软件界面的默认字体,这样安装了Office2003以后,就会使用“华文彩云”字体来显示界面……(当然,我们可以只在Fonts目录下保留一个simsun.ttf来强制界面使用宋体,但这样我们在编辑文本等时候就没有更多的字体可用了,这不是一个好的方案)我们需要调整一下。CrossOver和Wine一样,在逐渐转到使用注册表来配置模拟环境,于是我们可以编辑~/.cxoffice/[win2000]/drive_c/Windows/win.ini文件或者使用regedit编辑注册表。
  7. 关于默认字体,我目前的办法是编辑win.ini文件,加入或者修改其中的[desktop]部分成下面这样:
    [desktop]
    IconTitleFaceName=SimSun
    menufontsize=12
    messagefontsize=12
    statusfontsize=12
    IconTitleSize=12
  8. 这样把软件菜单的字体改为SimSun,并且增大了软件界面的默认字体大小,这样仍会遗留软件的部分界面使用彩云体,但是我还没能查到win.ini的[desktop]标签下的完整参数选项,因此还不知道如何调整。一个参考说明在WineConfig,但我没有试验成功。

除了实用cxrun以图形界面方式启动wine中安装的软件外,还可以通过命令行方式启动,比如安装了Office以后,可以这样:“/opt/cxoffice/bin/wine -cx-app winword.exe”。于是我们可以在.bashrc中设定alias命令别名,以便方便启动。

我目前在5.0.0版本上使用Office2003,能显示公式但还不能插入公式,在5.0.1版本上解决了这个公式编辑器的安装问题。5.0.0版本上安装Office2000应该会一切正常。

参考:http://www.coolcode.cn/?p=79

17.  我们来听音乐

著名的xmms基于gtk1库完成,使之正常显示中文字体比较麻烦,所以现在退了一步,使用gnome推荐的音乐播放器rhythmbox,感觉和Mac上的itune差不多。。

如果确实习惯了Winamp风格的软件,那么可以用beep-media-player,基本没什么大毛病,也符合一般的使用习惯。说实话,有了这个软件,就完全不用考虑xmms了……这个东西通常被简称为bmp,默认支持mp3、CD等等,如果要播放ape格式文件,则还需要安装bmp-mac这个插件包,这个包在unstable的系统中应该已经有了,testing系统可以到http://rarewares.org/debian/packages/unstable/ 这个地址直接下载bmp-mac和libmac2这两个包的deb文件安装即可。同一地址还可以下载到bmp的mp4和wma插件。

18.  使用u盘

如果是gnome2.8以上版本,只要安装了gnome-volume-manager这个包,一旦插入u盘,不但会自动挂载,而且还会在桌面上生成u盘的盘符图标,只是这样好像对中文的支持还有问题,挂载的文件系统中文名显示不出来。

为了在普通用户下也可以正常挂载,也许还需要安装pmount这个包。

不过在试验这部分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奇怪的现象,系统休眠后无法正常重新读入,声卡也无法被找到、CPU频率无法正常恢复等。经试验,应该是udev包引起的冲突。只好暂时卸载这个包保证本本上可以正常休眠。

如果手动挂载U盘,可以像下面这样

mount -o iocharset=cp936,umask=000 /dev/sdb1 /mnt

19.  自动挂载光盘显示中文文件名

Gnome可以自动挂载插入的光盘,但是如果都使用默认设置,挂载后的光盘显示的中文文件名会乱码。其实可以修改/etc/fstab文件,为光盘自动挂载设置参数即可。比如我们想用GBK编码来显示光盘上的文件名,那么可以把fstab文件中的

 /dev/scd0       /media/cdrom0   udf,iso9660 user,noauto     0    0
改为
 /dev/scd0       /media/cdrom0   udf,iso9660 user,noauto,iocharset=cp936     0    0
即可。

GlossyBlue theme adapted by David Gilbert
Powered by PmWiki